高方素看着随风飘落的山茶花瓣,不由心里一动。
他站起身来,仔细观测天象。只见东方天边云层厚重,随着东南风涌滚而来,到了夜间必有更大的风从下关吹来,越过洱海宽阔水面,在这山谷中形成强劲的上升气流。
高方素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计划——借助风力帮助自己飞越王城。想法一产生,他便毫不犹豫地钻进山林深处,拔出随身短刀,一口气砍了十几棵茶杯口粗的栎树枝干,削去细枝,又用细藤和蒿草拧成绳索,扎成一个长宽过丈的巨型风筝骨架,然后从背囊里掏出用薄羊皮制成的宽大披风,铺开在风筝骨架上,再用牛皮绳紧紧捆扎后,便做好了一个扇形形的大风筝。
他很清楚,在这个季节的日落之后,苍山和洱海之间会形成两股大风,一股是从苍山山脉群峰之间吹响洱海的冷风,另一股风则是从下关吹向洱海的暖风,当两股气流在苍山东麓相遇,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上行狂风,能够让他在跃下高峰时像风筝一样飘起来,只要掌握好风向就一定能飞跃羊苴咩城,否则,也可能会被大风直接吹到洱海里去。
当他将一切都准备妥当,残阳已消失在西边的云海,天色彻底暗了下来,浓厚的暮色将山下的羊苴咩城和宽阔的洱海都笼罩了起来,天地陷入一片昏晦苍茫。此时,守军在王都南北城墙上亮起灯火,点点亮光宛如两条起伏弯曲的的星链,煞是壮观。而呼啸的大风也随着夜色如约而至,吹得满山林木发疯似的摇撼起来,发出宏大的林涛之声。
高方素见时机到来,便将行囊和武器都在胸前绑扎好,然后将巨大的风筝牢牢绑在腰背上,两只手伸进风筝两翼套环里,这套环也是用加厚的双环牛皮绳做成的活套,可以控制风筝两翼的朝向,便于迎风飞翔。
高方素走到峭壁边缘,感觉一股猛烈的强风从山下吹来,有些站脚不稳。他先闭目定了定神,默念道:“佛祖啊,保佑我此举成功,不负段氏重托!”然后抓紧套环,将身子一躬,双腿一蹬,一个鱼跃俯冲,如同一只巨大的蝙蝠,从峭壁上滑翔而下。
这时,一股冰冷的猛风从他背后猛推,他看着眼前扑面而来的大地,眼看滑翔速度越来越快,他惊出一身冷汗,双手抓紧套环,尽量保持身体平衡,但是大风筝在不稳定的气流中上下摇摆,骨架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,好像随时要被折断似的。
就在他飘摆着下坠之时,突然一股强劲的暖风从山下向上吹来,大风筝顿时腾空而起。高方素长吁一口气,稳定住情绪,屏住呼吸,看着地下飞旋的大地,努力辩清东西方位,两手掌控着风筝的方向,在大风浩荡的半空中,越过灯火密布的城墙,荡悠悠地飞向城北方向。
高方素眼看就要飞出城去,突然从观音峰北面的山谷又吹来向下的疾风,大风筝带着高方素陡然翻滚,如同一片旋转翻飞的树叶,忽高忽低,再次向着山脚的高地急降下去。高方素大急,觉得自己这样被绑缚在风筝骨架上很难灵活操控飞翔的方向和平衡。
于是,他急忙腾出一只手拽开腰间的牛皮绳,让身子保持下垂姿态,利用身体的重量稳住风筝,然后双手抓紧两翼的套环掌握方向,终于使风筝姿态稍稍平稳。这时,随着高度下降,又有从洱海上吹来的暖风助力,风筝再次腾空而起。
高方素大喜,将注意力集中在双臂上,抓紧套环,以免自己脱手。接着他双腿借助风力一荡,风筝随力转向,半贴着观音峰的山崖,从王城北关的城墙上空飞了出去。
此时,北关城头的守军正每隔三五米组成一群,围着火盆烤火,七嘴八舌地说扯着闲话。就在高方素排除险情,贴着山崖飞掠而过时,有几个士兵瞥见了空中的异样。由于夜色昏黑,他们只看到一个长着巨大翅膀的黑影从头顶飞过,朝着北关城外飞去。士兵们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飞鸟,又觉得不像,就纷纷招呼着跑到女墙边向北张望,的确看见那个“大鸟”已经飞远,向城外的林地飞落下去。
守军头领从未见这么巨大的飞禽,顿生疑虑,急忙跑进城楼,向负责王城守御的木陀风报告。木陀风正在和两名副将喝酒,听了禀报,也觉得蹊跷,便亲自点齐五百名士兵,出北关追查。
高方素顺利飞出王都北关后,随着高度不断降低,加上近地面风势减弱,上升气流少,大风筝已经无法托举他继续飞行,开始急速下降,向着密密匝匝的树木扑落下来。就在离地面五六丈高时,他看见下方林木渐稀,出现一个平坦的草坡,便双手拉紧吊环,调整方向,准备朝那草坡飞降下去。随着大风筝猛的转向,只听“咯喳”一声响,一根横撑的骨架断了,断茬又将牛皮披风划破了一个大口子,风从破口里呼啸而过,风筝顿时失去了七分的张力,带着他斜刺刺的向地面疾坠。
高方素暗暗叫苦,感觉身子像一块沉重的石头,向着地面砸了下去,自己纵有一身武功也展示不出来。他暗暗叫道:“夫人,我一生不服输,今日逞强而来,却要死在这个地方!”
正绝望时,突然瞥见下方树影里露出一片闪着微光的水面,显得格外幽深静谧。他心中大喜,双手迅速松开拉环,拽开腰背上的牛皮绳索,深吸一口气,直直地坠落到水里,一直沉到数米深的水潭底。
他迅速闭住气浮出水面,游上岸来,坐在岸边的草地上,向空中望去,夜空如漆,点缀着闪烁的繁星,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;他又听着周围的动静,除了几声蛙鸣,便是山林中呼啸的风声。他不敢相信自己是从半空中掉落下来的,竟然大难不死,不由万分庆幸。
此时时,听见隐隐听见远处城门开启的“隆隆”声音,立刻警觉起来,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敌人发现了。他跃起身,背起已经湿透的行囊和武器,然后循着自己降落的线路,找到损坏的风筝,用贴身短刀将披风从骨架上割下来,快速塞进背囊,又将风筝骨架抛入水潭边的芦苇丛里。然后,疾步穿过平坦地带,消失在茂密的树丛中。
就在他刚刚离开水潭不一会儿,木陀风带着人马前来巡查。他们四散开来,举着火把到处搜查,却因山林茂密,光线昏暗,并未发现可疑痕迹。于是,扎龙又带着人在水潭四周搜索一番,依旧一无所获。木陀风满脸疑惑地望着水潭对面黑森森的山林,沉吟半晌,只好率队撤回城去。
高方素躲在一棵冷杉茂密的枝叶间,看见那些士兵退回城去了。他这才重新打量自己刚才坠落的位置,发现救自己一命的水潭方圆不过百步,正位于王城北关不远的山洼里,是由山上留下的溪水汇集而成的天然小湖。
他双手合十,仰天祷告,再次感谢佛祖的护佑。
此时,他身上的衣装已经湿透,被高山地带冷风一吹,冰凉凉的贴在身上,非常难受。他深知此地不宜久留,跳下树来继续向北前进,借着夜色掩护,又绕过几处官兵哨卡,向北走了七八里,终于看见在山脚黑魆魆的阴影里有灯光闪烁,不时还传来一两声犬吠。
高方素大喜,飞奔到近前,果然看见是一片傍山的小小村落,里面零星几家灯火,亦如南疆各地萧条的村寨,显得很是寥落荒败。
他听见有一户院落有劈柴的响声,循声过去,看见一个老汉在院子里劈柴火。他推门而入,施礼道:“老哥,我是过路人,想借宿一宿,不知可否?”
老汉见他浑身水淋淋的,便热心地招呼道:“客人如不嫌弃家贫屋漏,请进来吧。”
高方素道了声谢,跟着老汉进了屋子。只见其家徒四壁,土墙斑驳,挂着几件农具;冰凉的土炕上,堆着破烂不堪絮被,显然是一个独居之人。
老汉请高方素在土炕上落座,然后端来一个积满灰烬的火盆,放到炕上,然后拿一把干草点着柴火,架起一口漏水的铁锅开始烧水,水滴渗漏到火盆内,不时“噗呲——噗呲——”地冒着白烟。
高方素将湿衣服脱下来,在火盆旁双手撑开烘烤,问道:“老哥高姓大名?”
老汉一面将两个山芋放入锅内,一面恭敬地答道:“老汉姓牛,没什么大名,人家都叫我老牛头。您是官家老爷吧?怎么到这穷乡僻壤来?”
高方素笑问道:“你为何觉得我是官家老爷?”
老牛头瞅了瞅高方素的宝剑,说道:“现在只有官家才带兵器,老百姓是万万不能的。何况您这气概和威仪,我们百姓是没有的。”
高方素知道这些贫苦乡民都很善良本分,便呵呵一笑,直言道:“老哥眼力不错!我是无量山的大头人高方素。”
老牛头一听,显得十分惊喜,顺着炕沿跪到了地上,磕头道:“原来是大恩人到了,老儿真是瞎了眼,竟然没认出来!”
欲知老牛头为何称高方素是恩人,请看下一章节。
温馨提示:本书持续更新上传,欢迎大家发表评论,并多多支持。你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哦!